本書以中國內陸城市成都作為研究對象 ,以“敘事”的方式考察公共空間 、下層民眾、大眾文化和地方政治的關系,將“街頭文化”作為中心,展示街頭出現的各種文化現象——從城市的外觀 、民間藝人的表演到民眾謀生的方法以及對街頭的爭奪等。 下層民眾的日常生活與街頭有著緊密聯系,他們創造并生活在這種文化之中。當改良者試圖對街頭的使用進行控制時,便引起了下層民眾為其生存空間的斗爭。隨后在革命運動中,民眾又以街頭作為政治反抗的舞臺。在民國初年的政治動蕩中,民眾和精英為共同利益而合作,組織自衛活動捍衛他們的生存,
全書沿著蘇東坡的足跡,從成都出發,依次前往眉山、開封、徐州、黃岡、杭州、惠州、儋州、常州、郟縣9個對蘇軾意義重大的地方,以深度采訪、記者手記等形式,還原蘇軾絢爛多彩的人文故事,以及留給當代的東坡精神。書中試圖抵達的,不僅是蘇軾一生沉浮的寓所,還有他不管走到何處,都能讓自己心安的精神家園。
他是一個復雜的人,有激情時的高聲放歌,亦有低沉時的淺聲輕吟……他是一個行路之人,密州黃州的超然物外,杭州儋州的躬身入世……用一本辭典,80余個詞條,多核心書寫東坡的傳奇軌跡。從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提取蘇軾的人生大事件,在64年的人生經歷中點出東坡的傳奇所在。成長、文氣、超然、入世,每一個詞條展現一個別樣的蘇軾。
《品味東坡》是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名人大講堂“蘇東坡季”的文藝評論、專訪合集。收錄的文章,都已在川觀新聞上發布。全書共分四個部分:“讀·東坡”(閱讀蘇東坡書單評論)、“觀·東坡”(“四川造”紀錄片《千古風范蘇東坡》評論)、“賞·東坡”(話劇《蘇東坡》評論)、“品·東坡”(阿來、李舫、祝勇等名家談蘇東坡)。本書稿全方位、立體向讀者呈現多元的蘇東坡、鮮活的蘇東坡。更有利于向大眾傳播東坡精神、“三蘇”文化,對于樹立文化自信具有積極意義。
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打造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思政金課,這既是啟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實施05方案的初衷和目的,也是黨和國家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出的目標和任務。本書匯集了近年來我們承擔的多個省部級和校級課題研究成果,以及取得的多個省部級和校級的優秀教學成果,均是實踐探索的經驗總結。主要包括:有關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改革的理論研究、現狀調研報告、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模式,以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實踐教學活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迄今為止最有影響力的精神分析學家。他的精神分析思想對心理學、文學、藝術乃至日常生活均產生重要影響。縱觀弗洛伊德的一生,他的思想在不斷發展、演變與更新,呈現出復雜性和發展性的特點。清晰呈現弗洛伊德的思想并非易事。本書作者史蒂文斯做到了這一點。本書采用人物傳記的寫作方法,以獨到的文筆,簡短的篇幅,清晰呈現弗洛伊德的一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思想及其當代啟示,書中視角獨特的見解能引發人們對精神生活本質的思考。本書文筆優美,觀點獨到,是一本了解弗洛伊德精神
本選題是“心靈塑造者:心理學大師及其影響”叢書(8冊)之一。該系列叢書由英國理查德·史蒂文斯(Richard Stevens)擔任叢書主編 , 由南京師范大學郭本禹教授和河北師范大學閻書昌教授擔任譯叢主編,選取對人類思想有重大影響的8位思想家,包括:弗洛姆(已出版)、達爾文(已出版)、弗洛伊德(已出版)、凱利、斯金納、米爾格拉姆、埃里克森和艾森克,對這8位思想家的思想進行權威闡述。喬治?凱利是20世紀最重要的人格理論家之一。本書采用人物傳記的寫法,結合凱利的個人經歷和著作,呈現凱利的思想并對其進
本書展示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來自城市和農村基層的江蘇開放大學優秀學員在城市基層治理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方面的實踐成果,從黨建、民生、應急管理、產業興旺、生態文明、司法綜治和網格化治理七個方面進行了梳理,總結提煉學員基層工作的成功經驗和創新探索,并圍繞城市基層治理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的重點難點進行學術探討,是江蘇開放大學優秀學員扎根江蘇大地,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基層工作實踐的集中體現,也是江蘇開放大學行政管理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育的成果展示
兩宋歷史更像是一部魔幻懸疑大劇,充斥著意料之外的大逆轉,一波緊接一波,令人時而熱血奔涌,時而義憤填膺,卻總是欲罷不能。為什么是趙匡胤開創了新的大一統王朝?那個風雪之夜萬歲殿究竟發生了什么?高梁河之戰和澶州之戰是如何改寫遼宋兩國命運的?晏殊、范仲淹、歐陽修、包拯、司馬光、王安石……為什么這么多名臣卻拯救不了瀕死的北宋?李綱、宗澤、岳飛、韓世忠、吳玠……為什么這么多名將卻無法恢復失去的中原?南宋立國一百多年間又經歷了什么,以至于淪落到開城受降,幼主流亡?這一部宋史里有太多的傳奇與謎團,是一
本書論述了盧旺達19世紀到21世紀的歷史發展,尤其側重于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前后的歷史。本書是當代研究盧旺達歷史與大屠殺研究的經典之作,先后出了7版。 本書主要內容及章節為:盧旺達社會與殖民統治對其影響:文化神話的形成(1894—1959),胡圖人共和國(1959-1990),內戰與外部干預(1990年10月-1991年7月),邁向民主(1991年7月-1992年6月),阿魯沙和平協定(1992年6月-1993年8月),屠殺紀(1993年8月4日-1994年4月6日),大屠殺與新戰(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