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美國西部,人們通常會想起魯莽好斗的牛仔、亡命之徒和牧場主。 不同于這些刻板印象,本書基于新制度經濟學視角,將美國的邊疆歷史置于新的理解框架之中強調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產生,可以如何幫助人們促成合作、化解沖突。本書沒有把美國西部邊疆描繪成一個好漢與惡人相遇的地方。相反,馴服美國西部的真正英雄,其實是普通人在日常交往中推敲出的制度。正是這些制度確立了西進運動中土地、礦產、水域等自然資源的產權,激勵人們合作共贏,避免公地悲劇。
作者強調,隨著資源變得更有價值,或者建立產權的成本變
荷馬李身患殘疾,病弱的身軀、成長的經歷以及特定的時代特點使得他選擇與中國的變革力量結盟,試圖參與到變革中國的活動中,并將其作為自身的使命。庚子事變時他曾加入到;逝傻那谕趸顒又,后回美積極地組建華人軍事培訓學校;梁啟超、康有為訪美時,荷馬李曾熱情地陪同。他寫作的《無知之勇》轟動一時并在歷史中回響。他參與擬定紅龍計劃、與孫中山進行長堤會談,后成為孫中山的軍事顧問,武昌首義后陪同孫中山回中國,終因中風而回美,不久去世。他一生短暫,卻充滿傳奇。荷馬李一生與中國有不解之緣,但中國國內對
熱愛且了解香港電影的韓國知名電影記者、影評人朱晟徹,將從業逾20年間數十次前往香港尋訪張國榮足跡的珍貴資訊、曾與張國榮合作且關系密切的相關人員訪談,以關于張國榮,我想到的……12個關鍵字為線,與張國榮的作品世界和人生故事串聯,完成此部對哥哥張國榮表達遲來的告白的致敬之作這是張國榮與朱晟徹的故事,也是張國榮與每一個記得、喜歡、懷念他的人的故事。
本書是書信體的個人傳記。汪明欣是香港首位盲人作家兼音樂創作人。本書分為十八封信,是作者汪明欣寫給已故父親的,全書以書信的形式講述了作者年少時患病失去視力,在黑暗中自強不息,克服重重困難,與健全人一同上學,后又學習音樂創作,并投身公益事業,與眾多音樂人容祖兒、梁詠琪等展開合作,并舉辦了個人演唱會的故事。作者以自己的人生經歷證明了,即使是盲人,也可以發光發熱,以自己的方式去影響世界,傳播愛與正能量。
本書為作者的自傳。書中以18封寫給已故父親的書信的形式,
公元前3~前2世紀,羅馬共和國一躍成為稱霸地中海的強權。本書采用快節奏的敘事方式,講述了羅馬從首次踏足希臘本土,到在馬其頓、阿哈伊亞同盟、帕加馬和羅得島間建立勢力均衡,再到最終消滅東征的最大阻力——馬其頓王權,呈現了羅馬循序漸進、勢不可當的稱霸趨勢。作者立足于全局視角,探究羅馬帝國主義從遠程控制到直接統治的轉變;也縱向挖掘,思索羅馬文化對希臘文化的吸收、抑制與自我塑造。征服希臘,羅馬最終得以在地中海地區建立霸權。
本書以《兩周金文辭大系》為中心,參照書信、日記等相關史料及郭沫若其他文字,以文獻學理念觀照郭沫若古文字著作,梳理其觀點演變脈絡,著重探求變動的背景及原因,盡可能還原學術研究的歷程。首先,厘清了《大系》成書過程、版本源流及嬗變情況。其次,對所收器圖、銘文逐一溯宗考源,并利用校勘學方法核對諸版差異,參以作者其他論著,依時間為序,梳理觀點演變脈絡,找到作者生前關于某問題的最終意見。總結觀點變動原因,詳細論證了全集版《大系考釋》的底本來源。最后,論文寫作中間有所得裒為“專題研究”一章。
史學首先是時間的學問,但空間因素亦不可或缺。歷次史學研究范式的變革,作為視角、概念與方法的“空間”,都起著重要作用。晚近二十年來,伴隨著中西人文學的整體演進,在環境史、城市史、藝術史、歷史地理學、政治文化史等領域中,都開始出現對“空間”問題、視角與方法的再關注與再探索。這些新的嘗試,不僅推動了史學研究范式的更新,也影響到了人類學、考古學、社會學等相關學科的演進。這表明,“空間”這一古老的主題仍具有歷久彌新的學術影響力。本書按照“空間”問題本身的學術理路,設定數組議題,選擇國內近年來對這
本書以正史資料為基礎,用通俗易懂、風趣幽默的語言將蕩氣回腸的戰國史呈現在讀者眼前,書里有耳熟能詳的戰國四公子,有慘絕人寰的戰爭史詩,有百家爭鳴的學術思想,有諸侯的霸主更迭,是一部精彩絕倫的通俗戰國史。本系列圖書分兩部,本冊為第二部,收錄了五章,包括趙國的崛起、卑劣的全民公敵、圍毆時代、西北二狼終于秦及一統六合
《劍橋古代史》第十卷描述的時間斷限,主要是從優利烏斯·愷撒被殺后的公元前43年到尼祿自殺身亡后的公元69年。本卷將二十一章內容依類分為四個部分,主要論述了羅馬國家政治體制的變革、羅馬帝國的建立以及帝制的運作。原著不僅對這一時期的政府體制、宮廷社會、行省管理、軍隊建設、邊疆防御、法律制度、文化發展、藝術成就和社會結構等史事展開全面闡述,而且對行省議會與皇帝崇拜、保護制與附屬國王制、羅馬化與地方文化、殖民地與城市化、基督教的起源與傳播等問題亦有細化研究。特別是對羅馬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即推動
本書對元結生平、行跡及作品進行了相關考證,補充了元結生平事跡、輯佚了部分作品;對元結漫家思想、廉政思想、孝道思想、治蠻思想進行了系統論述,揭示了元結思想的復雜性與深刻性;同時對元結文學思想及文學成就進行了研究,指出了元結在序體文和山水銘文上的突破與創新;最后探討了《大唐中興頌》的創作背景、主旨及傳播與接受情況。本書對元結生平、思想、文學創作展開全面研究,試圖揭示出元結多方面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