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運用日本的外交檔案、國會議事錄與新聞報道,輔以美英緬等國檔案和訪談資料,綜合考察二戰后日本援助緬甸的原因,揭示“二戰”的歷史影響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厘清歷史影響之有無與生成機制,進而探析戰后日本的歷史觀與亞洲外交,并在此基礎上思考歷史和人、國家間的關系。本書通過研究發現,“二戰”通過歷史遺留問題、人際關系與歷史認識影響了日本外交,促使日本將緬甸視為友邦并給予大量的經濟援助。而兩國關系發展的需要、緬甸精英的國內地位和日本擺脫戰敗陰影的企圖是歷史產生影響的重要現實條件。
本書由國家重點學科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主辦,反映中國思想史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動態。本書內容涵蓋先秦思想文化史、宋明理學、明清思想史、中國宗教思想史,兼及中國思想史研究動態與書評,比較全面地涉及中國思想史研究的各個方面,反映了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書分侯外廬研究、先秦思想史研究專題、隋唐思想史專欄、宋明理學研究專題等欄目,總計收錄十余篇文章,主要探討中國思想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思想史思潮和學派、思想家及經典研究、中國思想史教學等問題。2023年開始一年兩輯。
以漢畫像石為主要載體的漢畫既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又是研究漢代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史料。由于具有實物描繪的特點,漢畫作為史料更為真實形象。漢代倡導以禮治國,但關于禮器名物和禮儀實施的具體情況單靠文字資料難以真實再現,而當前關于漢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圖像分析、思想與觀念信仰等方面的研究,把漢畫作為史料專門對漢代禮文化進行研究的成果極少,運用漢畫材料,再與正史文獻與出土文物等材料相參照,能使我們從一個新的視角來研究漢代禮文化,對深化漢畫像石研究、東漢史研究和中國古代禮文化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學
清末民初,中國社會“律師興、訟師滅”,律師是西式舶來品,中國傳統社會原有的是訟師,兩者有類似,又有不同,一個是正式法定職業,一個是在地下或半地下活動。本書聚焦清末民初法律服務群體的近現代歷史轉型,從明確訟師和律師法律服務群體界定入手,梳理由訟師到律師的轉型進程,清晰“新從何處來”“舊向何處去”,描述舊訟師的生存狀態和新律師的執業實況,探究舍舊立新的原因,思考如何面對西式法律制度移植和本土法治資源,透過“新氣象”和“舊殘留” ,解讀律師的“高尚職業”到“營業職業”,分析職業精神培育和養護。
阿布拉莫維奇工作室的藝術總監馬林向25位先鋒女性提出了同一個問題:能否為您創作肖像?
為了更透徹地了解她們,他開展了一系列訪談,以理解她們畢生的創作。
她們談論藝術、美、欲望、痛苦、成功、名聲、羞恥、死亡、性、反叛、靈性、種族、遺產、宗教……
她們是導演、設計師、演員、歌手、畫家、攝影師、雕塑家……她們是行動者。她們是藝術家。
打破邊界的藝術家。改
本書以考古遺產和遺址博物館為研究對象,圍繞考古遺產的管理研究、考古遺產的理論研究、考古遺產保護的政策研究,以及保護、利用、管理、運營、展示、活化等綜合性廣泛性的研究領域,收錄相關工作人員學術研究成果20篇,分為“理論研究”“實踐探索”“科技保護”“活化利用”四個專題,其中包括大遺址保護、遺址博物館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等方面首次公開的研究成果,對于遺址保護、遺址博物館發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和研究方向。
本書講述了中國21位杰出科學家波瀾壯闊、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人生故事。他們中很多人的名字是與中國科技史上的諸多“第一”緊密相連的,包括中國小麥遠緣雜交育種奠基人李振聲、中國放射化學奠基人楊承宗、中國冶金科技事業的開拓者李薰、中國植物分類學的引領者王文采、中國第一位對青藏高原鹽湖進行系統考察的柳大綱、被譽為“中國激波風洞第一人”的俞鴻儒、研制成中國第一臺工業機器人和水下機器人的蔣新松,以及馬大猷、楊樂、鄒承魯、施雅風、夏培肅、劉嘉麒、任繼周等眾多兩院院士。這些科學家的精彩人生故事,不僅生
本書選擇若干蘇聯科學史上頗有影響力的科學家,通過他們的生平、科學活動以及不同命運挖掘他們的科學奉獻精神、求真求實精神、勇于創新精神,協同奮進精神、不計名利精神。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忠實于科學、忠實于祖國,在逆境中為國家的科學事業貢獻力量。在21世紀20年代的今天,重新審視蘇聯科學界的精英群體及其科學精神,吸取蘇聯科學家的成功經驗與失誤教訓,對我國建設高質量的科學家隊伍、弘揚科學家精神、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2013年3月隋唐大運河安徽段開始全線考古勘探工作,有的勘探項目延續至2015年度。此處考古勘探是安徽大運河考古綜合規劃的一項重要任務。主要勘探了濉溪縣、宿州市、靈璧和泗縣的運河流經區域,基本摸清了隋唐大運河安徽段的流經線路變化,探明了運河本體河道、河堤寬度以及地層堆積情況,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提供了基礎資料。本書是對歷次勘探工作的記錄和總結,對于大運河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是羅二虎先生關于美術考古方面研究的論文集。論文主要集中在漢代美術方面,涉及畫像石墓、畫像磚墓、畫像崖墓、畫像石棺、畫像石闕、錢樹、早期佛像等。對于畫像墓的墓葬年代、類型、發展演變、墓葬制度、墓主身份,圖像的內容、分類、主題、藝術風格、雕刻技法、喪葬觀念與升仙信仰等都進行了探討。此外,還涉及世界舊石器時代美術考古新發現、古代龍形象的演變、宋代裝飾石室墓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