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介紹誤差概念和誤差分析方法,求解非線性方程的牛頓法、割線法、簡單迭代法及迭代法收斂的判定方法,解線性方程組的直接法,解線性方程組的迭代法,插值與擬合,數值積分與數值微分,常微分方程數值解法,以及數值實驗,并對應第2~7章中的數值算法給出相應的MATLAB程序。本書融入課程思政內容,包括中國古代和現代數學家的研究成果,同時納入**的研究成果,可作為數學專業及其他理工科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和參考書。"
"本書是一本關于ROS2的入門教程。ROS2是機器人操作系統的新一代版本,通過全面迭代升級,ROS2在ROS1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為機器人開發提供更加穩定、高效的解決方案。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本書由淺入深地幫助機器人領域的讀者全面掌握ROS2相關內容,主要包含ROS2的概述以及環境搭建、ROS2通信機制、核心ROS2通信機制補充、ROS2工具如launch、rosbag2、TF(坐標變換)、rviz2可視化、urdf建模等。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可以了解ROS2的整體框架,掌握機器人的相
"在人類進化史中,人類與技術一直處于一種互相牽制博弈的狀態中。盡管在某些時間節點上,技術貌似脫離人類的掌控而有了逃逸的趨勢,但總是在一段時間后,不管是通過技術邏輯還是商業邏輯的矯正,抑或是直接的法律法規約束,人類又將技術重新俘獲使之回到正軌。技術擁有的加速度雖然給了它逃離地心引力向外逃逸的潛力,但是在過去總是沒能擺脫地球的重力而徹底自由。在那些當時似乎漫不經心,后來看來卻關鍵之極的時刻,人類文明通過加重存在性的分量,讓結構化的技術重新回到人類能夠接納的軌道上來。人工智能不僅僅是一種技術、
《邂逅:后現代主義之后的歷史哲學》是以當代歷史哲學為主題的系列訪談。受訪者是海登·懷特、弗蘭克林·安克斯密特、阿瑟-丹托、耶爾恩·呂森、格奧爾格·伊格爾斯等當代極具原創性的歷史哲學和史學理論學者。在訪談中,十一位學者回顧并評論了自身的學術實踐和當下的思考,讓我們看到了經歷“后現代主義”的轉向之后.當代歷史哲學的豐富面貌。此書為來自各個學科的讀者提供了一份把握歷史思想當代狀況的生動、鮮活的文本,具有重要價值 。
攝影發展史,從時代角度來看,實為攝影技術演變的歷史。在此視野下,攝影專業教學與數字技術進步之關系更為有機一體。我們不可想像在數字攝影時代,仍然依樣畫葫蘆地講授傳統的攝影術。由此,"數字攝影”課程在高等教育體系中面臨全新的挑戰與機遇。本書從攝影的基礎認知開始,帶領讀者看懂攝影語言,找準攝影器材,夯實攝影技術基礎,在眾多的真實案例中形成攝影的方法。本書的特點是其中傳遞的專業經驗來自攝影一線,搭建了實踐的課程場景,并用大量案例展示拍攝過程中的操作思路和細節難點,幫助讀者進入攝影工作領域,成為一名職業攝
本書是武漢大學本科規劃教材,本書分為上下兩冊,共19章,本書是第二冊,共八章內容。全書以電阻電路分析、動態電路穩態分析和暫態分析我主體,系統介紹了電路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對電路的應用和綜合分析進行了詳細的講解。編者準備了豐富的典型例題,以幫助讀者深入理解、牢固掌握各知識點,并能靈活應用電路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本書每章還配有豐富的習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其融會貫通,把電路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
本書介紹了城市地理國情監測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模型。全書共分為5章,第1章概述了地理國情的基本概念、普查與監測工作、融合創新發展等,第2章至第5章介紹了城市地理國情監測的內容與指標、數據獲取與處理、統計分析方法、分析評價理論與方法。本書在長期生產實踐和教學科研基礎上總結、提煉、編寫而成,可供從事相關調查監測工作和統計分析研究的科研技術人員借鑒參考,也可作為相關專業院校的教學參考資料。
本書是一本紅色歷史小說?谷諔馉帟r期,有一支日軍武裝進入臨城棗莊地區,妄圖掠奪這個地方的煤炭資源。棗林支隊和鐵道大隊建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他們與在臨城棗莊地區的日軍打了多年戰爭,在硝煙戰火中成長,鍛煉成一支能打勝仗的抗日武裝。他們深入敵后搞破壞,毀掉日軍運輸煤炭的鐵路,與日軍斗智斗勇,令日本侵略者聞風喪膽。最終在抗日戰爭全面勝利后的1945年12月1日,日軍向八路軍鐵道游擊隊投降。書中以棗臨支隊和劉相龍一家的抗戰故事為主線,本著“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用質樸的語言敘述了當地人民
本書共9章, 闡述了C語言的主要特點及C++程序開發過程, 介紹了基本數據類型、表達式和運算符, 結構化程序控制流程, 函數的使用以及相關知識, 指針和數組的使用方法, 用戶定制類型及位運算, 預處理器的使用方法, 文件的基本操作方式, 以及一些關于C語言的高級內容。
1974年3月,秦陵兵馬俑破土而出,震驚中外。1976年3月,秦俑坑中的兩件陶俑和一匹陶馬隨“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青銅器展”在日本東京展出,拉開了兵馬俑出境展覽的序幕。到2023年底,秦兵馬俑已經走進49個國家和地區,成功舉辦277次展覽。作者采訪300多位參加展覽籌備、文物布展、開幕活動和學術研討的工作人員,參考展覽圖錄與宣傳手冊等資料,用文字記錄中國文物在境外展出實況,用550張實景照片定格歷史瞬間,以圖文配合的形式講述兵馬俑外展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