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思考與追問世界文化交往方式的歷史讀物。作者從全球史視野,以平視的角度敘述了從遠古至近代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交流互鑒的歷程。全書以中國歷史線性發展為縱線,同一時代各個文明圈的平行發展為橫線,縱橫交錯,將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印度洋東岸地區、地中海地區等多個相對獨立又彼此聯系的貿易區域串聯起來,展示世界文化格局的發展歷史,挖掘中華文明的世界性。
司徒雷登一生經歷豐富且獨特,從作為傳教士之子于西湖邊傳教、任教南京金陵神學院,到執掌并建設燕京大學,再至出任美國駐華大使,最終無奈地離開中國,他經歷的恰是中國近代史那段時勢變幻的年代。一個人物,關聯起文化交流史、近現代教育史、中美外交史等多個重要方面,理解他的經歷極具意義。本書試圖真實地、歷史地反映司徒雷登的一生,幫助讀者對這樣一位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做出一個較為客觀、全面的評價。第三版較前面兩版參證了更多的司徒雷登日記、手稿、信件等一手文獻,修訂中調整了部分章節的引用材料;并插入了司徒雷登外交護照
在中國歷史上,瓊崖黨組織在遠離黨中央、遠離主力的孤島上,領導人民堅持了23年之久的武裝斗爭,創造了孤島斗爭勝利的光輝范例。異常艱難困苦的孤島斗爭,淬成了可歌可泣的瓊崖革命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大力弘揚瓊崖革命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收錄了部分反映瓊崖革命的文獻資料,主要包括瓊崖革命斗爭親歷者的文章、講話、回憶錄以及瓊崖特委的各項報告。上編以時間為線索,反映了大革命以來瓊崖地區革命力量的成長與壯大以及當地革命形勢的重要成果。收入本書時,對個別文獻資
本書全面闡述和剖析了二戰后到2000年,美國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社會、文化教育、文學藝術各方面的重大事件和進程,通過對美國歷屆政府的政策調整及其改革進程的講述,探討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和新特點。不僅獨創性地系統闡述了戰后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鞏固、發展,以及逐步走向衰落并出現保守主義改革高潮的政策調整進程,而且集中論述了在這一過程中美國全球擴張和謀求霸權的對外政策的五次重大調整。本書“是了解20世紀后半期(1945-2000)美國的一本力作”。
一個原本不起眼的邊陲諸侯小國,在春秋戰國驟然興起,連續擊破多個傳統諸侯大國、強國,終成一統。秦,起初本是東方股商覆滅的殘余勢力,在諸侯分封的周王朝,毫不起眼。然而,令世人想不到的是,在烽火戲諸侯的亂局中,數百年來在西方邊陲養馬的秦人居然獲得了在周王室的龍興故地建立一個新諸侯國的機遇。由此,牧馬人搖身一變,成為雄踞一方的關中諸候。直到此時,秦依舊是一個遠離華夏中心的邊緣角色,以至于秦穆公為了躋身主流行列,絞盡腦汁、廣募人才,終于迎來秦的崛起。然后商鞅入秦,更掀起變法。在此之后,往日的“
本書節選《禮記》中富有現實教育意義的部分,包括“曲禮”“王制”“月令”“禮運”“禮器”“郊特性”“內則”“玉藻”“明堂位”“大傳”等,配以注釋、譯文及插圖,介紹中國傳統思想文化。
《伊斯蘭文明的中國之路:以天文學為中心的研究》本書是部研究伊斯蘭科技文化在華傳播、使用及影響的學術專著。在廣泛搜集文獻,仔細梳理資料的基礎上,主要對伊斯蘭天文學的兩個分支——星占學和歷法在中國的境遇和影響進行了系統、深入的論述。在各種問題的討論中,既注重宏觀、整體的把握,也追求史事個案細節的考究。就書稿蘊含的廣度及問題研討的深度,目前,在本領域具有學術前沿位置。 《伊斯蘭文明的中國之路:以天文學為中心的研究》
世界考古論壇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辦,十幾個國家的著名考古學家參與的盛大的學術活動。《世界考古論壇會志》是世界考古論壇中發布的優秀論文集。本文集有中外頂極學者的歷史學和考古學方面的文字,還有當年評出的十大世界考古發現的介紹,有大量的圖片。是一本了解世界考古學現狀的比較優秀的著作。
· 埃隆·馬斯克親自參與并公開推薦,2023年9月12日全球同步出版,唯一簡體中文版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百萬冊暢銷書《史蒂夫·喬布斯傳》作者艾薩克森2023年*新力作。喬布斯、比爾·蓋茨、馬斯克一致認可的傳記作家。· 埃隆·馬斯克目前為止給予*大權限的跟訪。全程無干涉、無刪減。在本書出版前,馬斯克未曾審閱書稿,也沒有讀過書稿,或對書稿內容施加任何控制。&
長城參與了中華民族的形成。本書以宏觀的地理視角闡釋了中國人持續兩千年修建長城的原因。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沙漠戈壁,全書通過不同區域的不同地貌,介紹了長城的歷史文化、經濟、軍事、交流、保護等內容,生動呈現了長城內外的互動交流以及與自然地理的相依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