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包含十篇論文,對薩珊波斯的政教關系、法律文書和祆教風神等進行了考察。同時對穆格山粟特文婚約及中古粟特女性的法律地位進行了研究。文章也兼及同樣源于波斯的景教、摩尼教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土的問題。開篇紀念蔡鴻生先生的文字,以及下編所包含的十篇書評和會議綜述,主要對涉及絲綢之路與東西文化交流,尤其是有關古伊朗文明向東傳播的若干著作進行評述,以志作者研習波斯文明與古代中國這一課題的學緣。
中國現代長篇小說是 20世紀中國文學最有實績、最有影響力的文學體式。本書為系列叢書的第一輯,選取了平襟亞、張資平、蔣光慈、葉靈鳳、張天翼、碧野、周楞伽、姚雪垠、李輝英、谷斯范、王西彥、田濤、無名氏等十八位作家,以人性的、歷史的、審美的、時代的選取標準,著重關注中國現代文學中被忽略的長篇小說創作。通過代表作家的長篇小說論析,將作家論和作品論結合,在知人論世、文史互動的基礎上,關注現代長篇小說在敘事、語言、人物、主題、結構等方面的突破,把握現代長篇小說的深層脈動,探討現代長篇小說創作的特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本書作者李汛,博士畢業于康涅狄格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全球健康人力資本和創新創業。第一章前言,主要介紹健康人力資本的定義,測度、全球現狀和變化趨勢,以及相應研究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第二章為健康人力資本的影響因素:來自全球的證據。第三章為健康人力資本的經濟外部性:理論和實證。第四章為健康政策的評估及效果。第五章為數字經濟時代下的健康人力資本研究。第六章為全球老齡化背景下的健康人力資本研究。第七章為全球公共衛生事件下的健康
本書在中國古典山水詩歌的參照下,研究了中國新詩書寫自然的問題。主要論述了新詩對自然進行賦形的方式,以及自然書寫對新詩語言、形式發展與成熟的影響,尤其對提升新詩境界的重要作用。重點研究了自然進入新詩的方式以及變化過程,現代詩人書寫自然的美學原則。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前四章依照縱向遞進的順序,分別從自我與自然、國家與自然、人境與自然、自然與生命等四個層次,論述了現代詩人書寫自然的具體形態。第五章從詞與物的關系、情景關系、感受力等角度論述了現代詩人書寫自然的原則。結論從整體論述自然書寫的美學原則,并對其
綜合考慮中國近代史學相關言說的用語習慣,本書所用“古史”一詞,泛指秦統一六國前的中國歷史。但是,本書并非對“古史”諸問題進行專門研究,而是從20世紀出版或發表的中國歷史撰述中考察學者對“古史”是如何“敘述”的。各章安排,以中國“古史”建構的具體“問題”(如分期與斷限、“古史”撰述對神話傳說材料的“處置”方式、考古學的發展與歷史撰述中的“古史”建構等)為導向進行論述。具體“問題”之中,則基本上以“時間”為線索加以展開,力求橫向研究與縱向探討相互結合起來。系統梳理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對“古
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兩種重要手段,二者無縫銜接配合是有效打擊環境違法犯罪、維護公眾健康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保障。生態環境行刑銜接機制本質上是一項行刑雙向銜接機制,涉及行政權、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的銜接配合,旨在實現對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精準打擊。生態環境行刑銜接機制的構建,亟須健全環境違法犯罪案件雙向移接程序,完善環境行政證據與刑事證據雙向轉換規則,以及基于檢察權屬法律監督權說重塑檢察監督機制。
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全面暴露出發達國家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失衡問題,為走出危機困境并調整產業結構,發達國家相繼出臺多項以促進國內制造業發展為核心的“再工業化戰略”。該戰略實施不僅強化了發達國家國內制造業發展基礎,而且吸引大量海外制造業投資回流,加劇了制造產品國際市場競爭。中國制造業盡管產值穩居世界第一,但正處于生產方式綠色轉型的關鍵期,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戰略實施對中國制造業的影響日益凸顯。本書在全面梳理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戰略實施進程及影響基礎上,基于中國制造業大省山東省數據,分別測度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戰略
本成果的主要研究對象是數字勞動,分析框架和研究視閾是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首先探討了數字勞動的嶄新變革,對于數字勞動的概念界定、不同樣態、結構性分析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從生產力角度對于數字勞動進行了批判性考察,研究了數字勞動的迭代效應和主體性悖論,并提出了數字勞動價值論;從生產關系角度對于數字勞動的新型異化進行了批判,數字資本作為一種新的生產關系,完成了對于數字勞動的形式吸納和實質吸納,這是數字勞動異化的最新表現;從上層建筑角度對于數字勞動的拜物教現象進行了分析,當我們把“數據產品”作為“數據商品
該成果有助于全面、客觀、深刻地認識中國檔案資源、制度以及學術精品,而且可以引發學界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不斷的借鑒他人和完善自己,對我國檔案資源建設、制度建設以及理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書稿主要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一、為什么要研究走出去。將具有世界的、國家的、民族的歷史文化價值的代表性檔案文獻、理論成果、文化精品等挑選出來凝聚為“國家檔案精品”并實施“走出去”戰略,是響應文化自信的內在要求,是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必要手段,是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增強國際話語權的必然策略。 二、凝聚什么精品走出去。一是獨
本書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注重歷史淵源,又立足現實、展望未來,采取“基礎理論架構—現實狀況調查—影響因素分析—生成過程研究—生成路徑和機制探討”的基本思路,從對友善概念理解的誤區及澄清切入,追溯了友善價值觀的內容結構和基本理念,運用扎根理論把握當代大學生友善價值觀的總體狀況和生成特征,從社會、學校、家庭、同輩群體、主體自身等方面探討促進和阻礙因素,研究當代大學生友善價值觀的生成過程及規律,最后建構促進大學生友善價值觀生成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