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兩大部分:文化教學部分和實踐指導部分。第一部分:探秘巴蜀文化(文化教學部分)。分版塊單元講授巴蜀文化理論部分。版塊之間相互聯系,各自獨立,可根據學情取舍。第二部分:體驗與傳創(實踐指導部分)。按任務清單指導學生完成文化體驗和實踐創作。各項目或任務均建立在第一部分學習基礎上,可根據學情取舍。
《邊疆考古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編輯的學術集刊。本輯收錄考古調查發掘報告、研究論文等24篇,內容涉及中國邊疆及毗鄰地區的古代人類、古代文化與環境。
該書利用明清傳統文獻、傳教士日記、自傳、談話錄,各國使節的回憶錄以及清代檔案,探尋了從明朝建立至清朝鴉片戰爭前的幾百年中,西洋物質文明在中國的傳播過程、社會各階層接受情況、西器東傳對中國近代文明的影響以及中國史書對西器東傳現象的關注和書寫等問題。本書闡述的西器分為軍事武器、交通工具、生活用品、藝術物品、科學儀器、圖書六大類。著作分六章,梳理代表西洋物質文明的六類西器在明清時期在中國的傳播過程、社會各階層的接受情況,探尋了西器東傳對中國近代文明的影響和中國史書對此的關注與書寫問題。書稿編寫主
本書主要以明清江南才女文化的重點人物為經緯,挖掘和展示她們的不同身世、獨特經歷、非凡品性、絕世才情,道不盡她們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人世滄桑,寫不完她們的錦心繡口、傳世美篇、金句警言,尤其關注才女與名士之間、才女與才女之間的文學交游和她們的“朋友圈”,演繹“才”與“情”的交織、“才”與“命”的沖撞,破解業界歷來有爭議的節點和迷案,可以視為明清江南才女的文化標本。 本書采集了許多異常珍貴的才女文化史料,并有不少新的發現,提出了不少獨到的見解,對專業領域不無文獻研究價值;而對江南傳統文化
作為大唐王朝最主要的開創者, 李世民有諸多可圈可點的非凡經歷。十八歲隨父起兵, 二十六歲平定天下, 二十九歲登基成為大唐第二位皇帝。他一生征戰無數, 先后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勢力, 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從起兵反隋到玄武門之變到開創大唐盛世再到晚年的無可奈何,李世民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開創了任何一個帝王都夢寐以求的時代, 同時也演繹了任何一個帝王都不愿演繹的歷史。讓我們一起走進唐初的刀光劍影, 走進貞觀盛世的興盛繁榮, 走進李世民的內心深處, 領
本書選取了從晚明到清初的二十七位才子,分別從“畸人”“戰士”“玩家”“降者”四個角度,觀察他們各自不同的人生際遇和選擇。作者并不僅僅單純講述這些文人才子的人生故事,更試圖詮釋他們內在的精神氣質和人文情懷,進而通過他們命運沉浮的生存啟示,解讀從晚明到清初的社會變遷,勾勒出明清易代之際的時代樣貌。
內容簡介: 曾國藩是中國晚清時期著名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對后世影響深遠。圖書市場上,以曾國藩為主題的圖書,不管是個人傳記、家書日記,還是關于他為官之道與修身治學的研究解讀之作,都有著不錯的銷售成績。1916年,梁啟超曾輯錄曾國藩最實用、最容易記誦的名言,編成《曾文正公嘉言鈔》一書,傳抄頗廣。 今天,知識和技能的獲取比曾國藩的時代更加容易,但人生獲得幸福卻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如何幫助我們自己提升生活的意義感,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建構起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能力,是我們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本書圍繞東南第一要缺兩江總督,通過“湘人江督格局”和“北洋下南洋”兩個概念和進程的深入探討,將道光、咸豐至民國初年東南地區三次大的權勢轉移揭示出來,為晚清政治格局的演變貢獻一條新的解釋線索。在此基礎上,突出南北關系,并嘗試突破內外輕重、督撫專政的爭議,提出“有重心的同治”格局,用以理解晚清政治的特色及出路。
李定國,音樂制作人、樂評人、專欄作家。本書為李定國的音樂家傳記、樂壇回憶、樂評文章結集,是2021年出版的《樂聲傳奇:20世紀中國樂壇往事鉤沉》的續篇。本書以作者長年對現當代著名音樂家及其后人的詳盡訪談與史料搜集,揭秘中國近現代音樂的奠基、革命音樂的血火春秋、現當代音樂家的創作與人生、經典作品與音樂團體的誕生始末。書中收錄譚抒真、黃自、黃準、黃怡鈞、馬思聰、黃貽鈞、李劫夫、李德倫、朱踐耳、金鐵霖、斯義桂、周小燕、傅庚辰等數十位著名音樂家,以及上海民族樂團、上海輕音樂團等音樂團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