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散文集的作者是名從軍35年的老兵,長期在部隊師團單位從事新聞宣傳工作,后來調大軍區政治部工作。他的筆墨著重聚焦他初入軍營時的閩南漳州光明山,將山下連隊生活中的一些難忘場景,以紀實的手法,帶讀者重回金戈鐵馬、激情澎湃的軍旅歲月。
《逆光飛翔》是一部中短篇小說集,收錄了作家溫亞軍近兩年來創作的12篇中短篇小說,包括《夜發嚴灘》《石頭記》《槐花》等。其中,《馱水的日子》獲得第三屆魯迅文學獎。這些作品既凸顯了某些地域特色,又超越、淡化了地域構成的普遍化色彩。
《寫給管理者的睡前故事》是全球知名管理思想家亨利·明茨伯格的第20本書,這無疑是他最有趣的一本書,也可能是他最嚴肅的一本書。本書摒棄了傳統管理書籍的冗長與枯燥,轉而以輕松幽默而又富含深意的故事形式,向管理者們揭示管理的精髓。書中精選的42篇文章是明茨伯格多年來的管理洞見與心得,通過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故事,引導管理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找到反思與成長的靜謐時刻。從日常管理的瑣碎細節到戰略決策的宏大視角,每個故事都蘊含著對管理本質的深刻洞察,幫助管理者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重新審視自己的管理實踐
本叢書遴選歷代名醫與脈學相關的名著,共分為脈經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癥因脈治脈訣指掌病式圖說方氏脈癥正宗脈理存真賴氏脈案脈貫脈訣匯辨脈經直指辨癥玉函 脈訣闡微12個分冊。內容以古籍原文為主線,并設點評、臨證心得兩個版塊,使內容條理清晰,直觀實用,便于讀者學習閱讀。全書以經典理論為紐帶,以點評精深、臨證心得實用為特點,融思想性、學術性、可讀性于一體,適合中醫臨床工作者和廣大中醫愛好者參考閱讀。希望本書可以幫助讀者掌握、鑒識所論醫籍或名家的學術精華,領會臨床運用關鍵點,解疑破惑,舉一反三,啟迪
本書為作者博士學位論文。基于網絡治理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圍繞高校跨國辦學教育質量保障這一核心命題展開研究。將利益相關者定位為利益相關者組織,從四個層面和多個維度對高校跨國辦學教育質量保障進行解構和分析,并從網絡的整體視角,對高校跨國辦學教育質量保障進行重構。在此基礎上,一方面提出高校跨國辦學教育質量保障的網絡治理架構,另一方面基于本研究對網絡治理的理解和網絡的嵌入性,從結構嵌入、制度嵌入和關系嵌入三個方面探討高校跨國辦學教育質量保障的作用機制。最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思考和探討我國高
景觀水工程是綜合運用自然生態,人文社會和藝術美學等知識,通過對以水體為主要構成要素的空間環境的分析、設計、 改造、管理、保護和恢復,實現人與環境和諧共存及環境可持續性發展的工程科學。本教材共7章,結合國家現行低碳城市、 園林城市建設標準及“三水”統籌理念,對城市發展過程中涉及的人造水景、水景水質處理與維護、自然水體生態修復、 濕地景觀、城鎮雨洪管理與景觀、綠地節水灌溉系統等方面的內容進行系統、具體、全面、深入淺出的論述,側重于城市 景觀水循環過程中水的特性和作用,從水體水質維護
本書是浙江大學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研究中心主持的關于“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研究”的專業論叢,以早期英國文學研究為主,兼顧歐洲其他國家、其他語種和語言學、歷史學等其他學科,具有專業性、綜合性、跨學科、跨語種的特點。論叢將學術性置于首位,并重視學術研究中“人”的因素;以中文論文為主,也有少量英文論文發表;既有資深學者的論文,也有年輕新銳的論文。設有“中世紀研究”“莎士比亞研究”“文藝復興研究”“學人之旅”“著譯者言”“書評”“追思”等欄目,保證學術質量。計劃每年出版兩輯。
“中國農業農村新發展格局研究叢書”之一種。本書從協同治理視角出發,利用大數據分析當前中國食品質量安全風險特征的基礎上,結合當前一體化監管階段我國食品質量安全治理的基本情況和現存問題,利用耦合協調發展度模型分別測度了我國食品質量安全區域協同和多元主體協同水平,并從宏觀、微觀視角上揭示和識別出政府規制工具組合、區域協同治理和多元主體協同治理對食品質量安全的空間效應、協同結構和協同績效,從直接利益相關責任主體強化和間接數字技術引導兩方面,提出食品質量安全區域協同和多元主體協同的治理體系改革方
本書以大衛-高蒂耶(David Gauthier)和托馬斯-斯坎倫(Thomas Scanlon)的道德契約論為考察對象。當代契約論作為道德論證工具被引入倫理學之中,但鮮有對契約論道德論證效力的全面考察。這兩種理論試圖從不同角度來論證道德在個體行動和生活中的重要意義。高蒂耶的論證集中體現了道德對利益提升的作用,斯坎倫的道德論證則體現了對共同生活的重要影響。這種不同分析視角,本書將之歸為持有的不同行動理由導致的。高蒂耶和斯坎倫訴諸不同的方式來應對非道德主義者的挑戰。
蘭波(1854—1891)是19世紀法國著名詩人,早期象征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超現實主義詩歌的鼻祖。少年時代蘭波便開始寫詩并展現出驚人的才華,但他同時也放蕩不羈,充滿反叛精神,后來早早退出詩壇,英年早逝,成為詩壇稍縱即逝的神話。 “寫蘭波的書只有唯一一本,所有內容寫出來都一個樣。”《蘭波這小子》以其獨特的方式打破了這一傳統。它既是斷章,僅僅截取蘭波生命中幾個不起眼的時刻;也是殘篇,以蘭波寫完《地獄一季》為全書結尾。同一個故事夾雜著兩種聲音。一個聲音講述不一樣的蘭波:受困于家庭牢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