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世紀是海上絲綢之路大發展的時期。8世紀后期開始,受國內商業和文化氛圍的影響,在成熟的海事管理體制的支持下,阿拉伯商人開始了前往中國東南地區的遠航。這條航線與賈耽《皇華四達記》所載的“廣州通海夷道”基本吻合,并得到考古、文獻等多重證據的支持,從中可以見到阿拉伯商人移民社區的存在。“黑石號”商船的貨物在中國的運輸、集聚,是阿拉伯商人經營海洋貿易的重要案例。抵達中國后,阿拉伯商人長期以廣州為聚居地,并擴散至泉州、杭州等東南沿海城市。11世紀末,阿拉伯商人參與了廣州的城市建設,他們所在
明代以降,來渝民眾為維系家鄉關系、建立商業秩序紛紛建立會館,其中八省移民所建的會館最具有代表性。隨著社會的需要,經濟的發展,八省會館不僅是一個地域組織,更發展成為擁有實際館址、掌握地方權力的綜合機構。清至民國時期,八省會館不僅在協助本省民眾營生、調解民眾糾紛、制定商業經營規則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更活躍于保甲、厘金、育嬰、賑災、辦學等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八省會館其自身亦帶有明顯的局限性,如出省客長的選舉條件、會產的爭奪等,導致會館與民眾、會館與會館、會館內部不斷產生矛盾糾紛,威脅會館發
本書收錄了南京師范大學考古與文博專業主辦的部分講座紀要62篇、會議紀要10篇,截止于2023年6月10日的考古學系列講座總第103講。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講座紀要,下篇為會議紀要。為方便讀者閱讀,上篇又按講座內容分為“理論與方法”“發現與研究”“討論與爭鳴”“陶瓷新識”“文明交流互鑒”“學術薪傳”6個單元。“理論與方法”單元聚焦考古學理論與方法論的前沿研究,展現多元化的考古學發展前景。“發現與研究”單元以重要考古發現及相關研究為主題,系統介紹相關考古發現的重要意義與最新研究成果,
本書以唐開元二十一年設置的十五道為基礎,考證梳理唐朝安史之亂以后八十七個方鎮的置廢及其轄區變動情況,歸納方鎮轄區變動的特點,分析方鎮置廢及轄區調整的原因,總結方鎮轄區變動調整的歷史作用。方鎮轄區調整原則打破山河形便,呈現犬牙交錯分布及跨州遙領的特點。方鎮置廢及轄區調整,緣于唐廷與地方利益的博弈及實力的較量,背后的主要動因是唐廷尋求各種措施實現對方鎮的控制。唐廷通過肢解方鎮、調整轄區的方式,使方鎮勢力均衡,彼此能相互牽制,實現與地方彼此均衡的狀態,對于唐后期的存續起到了積極作用,為五代和宋代解決方
“新農村建設要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書稿提取閩北10個縣市區具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鄉村文化記憶”,分鄉訓鄉約、建鄉舍、鄉纊鄉技、鄉情鄉戀以及鄉村振興典型案例等5個篇章,以優美的散文書寫,配以精美的圖片,聚焦鄉村文化的創造者承載者、傳播者,多角度宣傳南平特色文化,特別是朱子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書院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推進閩北大地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助力鄉村振興和文化旅游業發展,增強文化自信。
本書為記述福建省上杭縣溪囗鎮紅色革命歷史的資料集。書稿通過革命史概述、老紅軍回憶錄、革命基點村革命史、人物傳記、相關研究文章和紅色舊(遺)址、紅軍標語等資料,從不同角度展示溪口的紅色歷史。其中開展土地革命和蘇區建設,擴大紅軍和擁軍支前,堅持游擊戰爭直至新中國成立的革命歷程,反映了溪囗鎮兒女為人民的解放事業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付出巨大的犧牲,做出重要的貢獻。該書稿經過了上杭縣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的專家評審。
本書記錄下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一瞬間,也能為他們的人生留下珍貴的紀念,讓每一次的翻閱,都能成為對歷史的回望。
本書從羅馬人眼中蠻族的視角出發,重新審視羅馬的歷史。從亞平寧半島上的難民小村莊,到橫跨歐亞非的帝國,再到5世紀西羅馬的崩潰,羅馬在崛起、強盛和衰落的過程中,始終面對來自蠻族的威脅,無論是周邊民族對征服的抵抗,還是內部奴隸對統治的反叛,都像是羅馬揮之不去的夢魘。從這個層面看,羅馬的歷史甚至可以看作一部與蠻族對抗的歷史。然而,蠻族真的都是不開化的野蠻人嗎?他們對羅馬的影響都是負面的嗎?如果沒有他們,羅馬會變成什么樣子? 本書分為24章,每章都介紹了一名領導部族反抗羅馬的蠻族領袖,從洗劫羅馬域
本書在借鑒國內外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深入探索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下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協調發展的理論基礎,系統回顧十年來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建設歷程與發展成效,并結合福建省在推進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協調發展中的實踐探索情況,提出有助于加快福建省促進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
數字史學是一個新興的領域,它利用數字技術和計算機方法進行歷史學研究。作為一項全球性的事業,它邀請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共同參與,為探索、理解和展現過去提供一種令人興奮的新方式。 本書提供了對數字史學簡明扼要的介紹。從討論歷史數字化研究的起源開始,作者探討了歷史如何以數字化形式存在的問題,隨后介紹了數字史學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包括數據庫和檔案、跨學科和公眾參與等。此外,作者概述了大數據研究方法及存在問題——無論是涉及文本資料的,還是涉及視覺資料的,并給予原生數字化時代以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