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第一部關于青銅方彝的學術專著。書中全面搜集了傳世和出土方彝,梳理了自宋代以來著錄和研究方彝的歷史,探討了定名和功用問題,通過細致地考古類型學分析,揭示出方彝發展演變的歷史脈絡,推定了各期年代,歸納了隨葬方彝墓葬的特征,分析了方彝在墓中的擺放位置,從出土地點的分布出發,觀察方彝的使用地域、人群及其變遷,研究了方彝和其他青銅器類的組合關系,探索了方彝出現和消亡的原因。
約翰·拉貝是南京大屠殺的記錄者和難民保護者,其日記被公認是研究南京大屠殺的重要史料!独惻c中國》利用約翰·拉貝的日記手稿及其親友提供、授權使用的相關文獻,完整反映了約翰·拉貝在中國30年的經歷,以及拉貝家族與中國綿延至今的友誼,不僅從多方面、多角度記錄了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還可從中解讀約翰·拉貝當年壯舉的思想基礎和情感依據。該書由其嫡孫、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托馬斯·拉貝編著。
本書是一部英國史名著,入選蘭登書屋20世紀百大英文非虛構類圖書,它聚焦于一戰前1910到1914年的英國,也就是愛德華七世去世到一戰爆發之間的英國。當時自由黨是英國的執政黨,也是最強大的黨派。但面對國內風起云涌的三大危機,即愛爾蘭自治運動、女爭取選舉權運動和工會運動,由于阿斯奎斯領導的自由黨政府應對不力,導致自由黨急劇衰落。作者原為記者,在本書中刻畫歷史人物栩栩如生,對三大運動的發展描寫得充滿畫面感,對自由黨衰落的原因分析透徹有力,使得這本書成為一部名著,自出版以來多次再版,對歷史寫作
本書梳理了莫臥兒王朝商業發展的歷程,以1707年為界,系統探討莫臥兒王朝前、后期商業貿易的發展及其演變原因,以豐富翔實、**可靠的歷史資料,縱橫交錯的立體視角,細膩犀利的酣暢筆觸,客觀嚴謹的治學態度,全方位、多維度地展示了莫臥兒王朝商業的開始與興盛、衰落與掙扎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揭示了莫臥兒王朝經濟、貿易等領域的色彩斑斕的歷史全貌。
本書是近代愛國企業家的典范、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中國實干企業家的先驅者——張謇的傳記。作為一位大百科全書式的開路先鋒,科舉應試、仕途從政、興辦實業和地方自治,構成了張謇的人生主線,在眾多領域演繹了他的人生的跨界傳奇。作者還從傳主的日記、來往信函等私人文獻和詩歌作品等著手,在細微處探尋他的“-朋友圈”、日常生活、家庭紀事、教子之道等,多層面展現了張謇最具個性的側面(側影)和鮮為人知的細節,試圖揭示他的心路歷程,以及對當下人生的啟迪,令人耳目一新。
這是一本充滿自然之美、親近動物、圖文并茂的動物觀察筆記和紙上“動物世界”。如果能找回作為一只動物的狀態,人會不會比較快樂?在動物的寂靜生活里,是不是藏著笨拙的生命謎語?在和非洲的野生動物做了15年鄰居后,作者(非洲的青山)積累了厚厚的一部動物觀察筆記,僅通過優美生動的文字和充滿生命張力的一手攝影圖片,讀者就能產生“動物世界紀錄片”的觀感。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悉心講述這些動物的習性和故事,它們是怎樣演化而來的?它們是怎么生存的?它們在生態系統中起什么作用?還有作者在跟蹤觀察它們的過程中
《共和國科學英才》以圖畫故事書的形式向青少年讀者講述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科技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的生平故事、科研歷程和取得的成就!吨袊皻鋸椫浮庇诿簟分v述了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于敏為我國核武器研究和國防科技事業隱姓埋名、嘔心瀝血奮斗一生的先進事跡。從少年立志報效祖國,到投身我國核武器事業,帶領科研隊伍攻堅克難,最終填補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為氫彈突破做出重大貢獻,本書體現了于敏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
保爾·克洛岱爾,法國象征主義后期詩人、劇作家,外交官,法蘭西學院院士。作為詩人,保爾·克洛岱爾在法國詩壇舉足輕重;作為劇作家,他的戲劇作品獨樹一幟;作為外交官,他曾在中國工作過十四年之久?寺遽窢柹砩匣旌现鴱碗s的多重身份令他的人生與藝術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在與讓·阿姆魯什的訪談中,克洛岱爾他的信仰、他的作品、他的外交生涯,尤其是他與中國的相遇,還有他對文學的特殊見解,包括對莎士比亞、拉辛、司湯達的情感變化,蘭波、馬拉美對他的重要影響,對紀德、普魯斯特的不喜……
他是發明家、企業家、創新者、夢想家,身上有托馬斯·愛迪生、亨利·福特、史蒂夫·喬布斯等行業變革巨頭的影子。從Zip2、X.com、PayPal 到SpaceX、SolarCity、特斯拉,他的每一次跨領域創新都體現了非凡的智慧。他在不斷顛覆金融業、能源業、汽車業、航天業、交通業……他所開創的事業,無論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對世界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是美國商業歷史上不尋常且引人注目的存在,他把自己的精力和巨額財富都奉獻給了創造一個像科幻小說中的黃金時代一樣豐富而深遠的未來。在將近4
本書主要分為五個部分來展開論述。(1)明代心學的本體內涵。在懸置西方哲學“ontology”的前提下,按中國哲學的內在義理探討本體的含義,是第一章“本體諸義”所要解決的問題。(2)本體之呈現,即本體何在、如何在的問題,是本書第二章 “本體無體,以用為體” 所要解決的問題。(3)本體的呈現就是本體的發用化和實體的流行化,體用是“共時性”的存在。因本體的發用流行化所帶來的體用關系是什么,是本書第三章“即體即用和不離不混的體用觀”所要解決的問題。(4)本體的呈現包含“有無之間”的幾和“不分有無”的獨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