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古羅馬“五賢帝”之一的馬可·奧勒留的著名作品。《沉思錄》來自于作者本人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 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馬可·奧勒留在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系, 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 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 要擯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 要正直地思考。
古羅馬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一生的哲學踐行
面對不確定的人生與命運,
斯多葛哲學如何幫助他安頓靈魂,啟迪智慧
·
馬可·奧勒留是羅馬帝國五賢帝之一,也是斯多葛哲學家。在命運多舛的一生中,哲學給了他指引和智慧。他的偉大不僅因為他是一位賢明的君主,
本書全面回顧了黑格爾對現代性反思和批判的發展歷程,把其分為3個歷史時期,呈現出從早期崇仰現代性原則到中期批判現代性弊病再到晚期和解現代性矛盾的發展特征。通過分析黑格爾的現代性批判與宗教批判之間的張力關系,考察了黑格爾對時代問題和反思與回應。從現代性的批判性、現代性的邏輯原則、現代性的弊病及根源、超越現代性的路徑等四個方面,歸納了黑格爾現代性批判思想的發展邏輯。黑格爾建構了現代性概念的哲學詮釋方式,基于哲學的思辨認為現代性的本質是主體性的原則和理性邏輯。在此基礎上黑格爾提出了現代性批判的
柏拉圖的《申辯》由三次演說組成,即正式的申辯辭、提出刑罰的演說、判死刑之后的演說。本書的翻譯和義疏即基于這三次演說的基本結構,然后根據主題闡釋。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引言部分是吳飛老師給大家做的一個導讀,介紹了關于蘇格拉底的審判、柏拉圖的《申辯》的幾個主題、《申辯》從古典到中世紀再到現代歐洲的復興、《申辯》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以及《申辯》研究的版本情況,等等,希望能夠給讀者一個較為總體的概念,而不至于過于簡單地進入閱讀;翻譯部分以希臘文本為底本,參考了部分英文譯本、中文譯本以及德文譯本,并附
全書十二卷, 主要探討“政制和法律”。前三卷主要探討立法與德性、教育和政制的關聯, 卷四至卷八處理城邦的組織-物質安排、政治安排、社會組織、法律系統和經濟運作, 卷九至卷十二涉及具體的法律規定。柏拉圖賦予了法特殊的哲學意圖: 法意在發現實在, 認識最重要的人類事務的本質, 真正的法是理智規定的分配。《法義》中蘊涵著深刻的哲學和教育意圖。作為西方法哲學思想的源頭, 《法義》首次深入、完整而又系統地闡述了立法的目的及其哲學基礎, 法律與政制、德性、教育、詩歌、宗教之間的關系, 以及家庭、城
本書遵從西方學術界公認的忒拉緒洛斯體例, 收錄柏拉圖所有傳世作品, 包括35篇對話、13封書信、釋詞1篇和托名作品7篇, 分三卷出品: 一卷為中短篇對話、書信、釋詞及托名作品, 二卷和三卷分別為柏拉圖的長制對話《理想國》和《法義》。
本書是我國第一個按照標準希臘語編輯本來翻譯的全譯本, 是嚴肅認真的《理想國》“標準”漢譯的開端, 譯文準確、流暢, 有豐富的注釋, 文后有對話綱要、專有名詞索引、內容索引和參考書目, 是一個經得住核對希臘語原文的譯本, 不僅對于專業學者還是普通讀者, 都是一個可靠、可讀的譯本。
— 什么樣的母嬰關系會養育出偏執、極端、有躁郁傾向的孩子? — 我們為什么會焦慮,又為什么會抑郁? — 對客體的選擇有無意識層面的動機嗎,我們為什么會選擇這樣的朋友、伴侶和工作? — 為什么有時候對方什么都沒說,卻能在我們心里誘發出相應的反應? — 無法擁有穩定的情感關系、不容分說的破壞欲、不由自主地通過貶低去操控他人、在本該發揮的時候總是錯失良機、不會生氣的老好人,它們分別對應著怎樣的心理困境? “成人在生命后期每次經歷哀傷時,童年早期的哀悼就會重來一遍。”生命早期的情
沈學君,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國外馬克思主主義。主持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在國內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多篇,并有部分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轉載。他心問題是當代心靈與認知理論領域一個非常重要且基礎的問題。深入研究他心問題,既使我們及時了解當代西方心靈哲學的動向,跟蹤西方學術發展前沿,參與到世界范圍內的哲學對話之中,又能深化我們對心靈本質、心身關系問題和世界結構圖景的認知,從而更加全面準確地把握哲學基本問題,還能使我們深刻洞察西方哲學的內在邏輯和發展走向,進一步明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