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其發展的歷史和邏輯,這歷史就是從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創立馬克思主義哲學開始,在不同時期馬克思主義者對其進行應用與發展的歷史進程,貫徹歷史進程的是一條明顯的邏輯主線,即通過實踐改造世界尤其是改造人類社會,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直至實現共產主義的價值追求。具體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專題:1.馬克思恩格斯早期政治和哲學觀點,2.馬克思恩格斯哲學世界觀的轉變,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公開問世,4.社會革命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5.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政治經濟學論證,6.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完備
自文明誕生以來,人類從未停止過對“無窮”的探索和研討。你可能需要一本指導手冊,帶你開啟無窮領域的無邊漫游! 在物質世界中,無窮是否真的存在?多重宇宙的猜想是不是空穴來風?怎樣制作無盡的相似圖形?邏輯系統永遠不能自洽?無窮小有多小?無窮大又有多大? 本書共收錄63個主題,以思維漫游的形式為讀者介紹“無窮”的奧秘。同數學家、哲學家一起討論邏輯相悖的話題,了解革新藝術、計算機,甚至人類認知領域的經典數學理論。在這場虛擬的漫游旅途中,讀者將在無限拓展思維、認知與情感的同時,收獲更加靈活、多
本書從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出發,結合現象學的思想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基本概念進行了澄清,最終產生了將認識論劃分為內在認識論與外在認識論的觀點,這樣做有利于清晰理解以往認識論之所以產生爭執的實質,認識的發展實則也是外在到內在、內在到外在的循環推進過程。
本書收錄了作者十余年來(2008—2023)的相關研究論文。盡管這些論文研究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從當前心靈哲學以及認知科學領域最常見的一種立場——物理主義/唯物主義——出發,圍繞心—身問題進行了細致深入的考察,針對其中涉及的主要困難,給出了具體應對方案。在此基礎之上,對當前處理心—身問題的常見理論方案進行了全面評估,綜合比較了各種常見方案的具體優劣,嘗試構造了一種能夠有效應對心—身問題的非還原物理主義(non-reductivephysicalism)新方案,并且論證了新方案
《我已經沒有煩惱了:東方哲學與分析哲學》用600幅可愛漫畫,講解了72位東西方哲學家的生平和思想、190個與人生息息相關的哲學命題,是一本人人都能讀懂的哲學入門指南。
本書內容分為中國哲學、日本哲學、歐洲大陸哲學和英美分析哲學四個部分,涵蓋了東方哲學中的經典思想和西方現代哲學的新發展。
在東方哲學部分,對心齋坐忘、上善若水、自然無為等我們熟悉的名詞有詳細解讀,全面解析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在分析哲學部分,弗雷格、羅素、摩爾、維特根斯坦等當代哲學家輪
本書共分五部分:主題研討、專題論文、異域新知、主題書評、舊文重讀。主要內容包括:學院大學、修院學校和儒教書院——全人教育的歷史張力和前瞻解決;道場、旅游勝景和學術重鎮——明清以來岳麓書院的多重形象探析及其當代復興等。
中國傳統政治的核心概念是“民本”,近代以來又學習、接受了西方的民主觀念,二者關系如何?一直是中國哲學研究的重要問題,海外學者圍繞此問題也發表了大量成果。本書收錄了海外學者關于民本與民主的代表性成果,反映了海外學者的主要觀點。本書對于了解西方倫理思想發展的最新動態,融合民本與民主,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本書通過對十八世紀東亞和西方的社會、文化、思想等方面進行專題研究,發現東西方之間呈現出某種共時性。這種共時性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科學技術和知識的共享和流通;第二,社交和趣味的趨同;第三,商業出版和知識網絡所帶來的公共輿論圈的擴大;第四,跨越國界的“文藝共和國”。
本書從方法論關鍵詞、節點問題新探、研究個案舉隅三個方面呈現作者對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基本議題的多年思考,涉及歷史學如何求真、中國近代轉型怎樣考察,中國近代思想文化演進的脈絡等問題。
本書是作者系統探討中國近代學術思想發展歷程的文集,分為上、下兩篇,內容包括:中國近代學術史研究的若干思考,清代嘉道之際的漢宋之爭與漢宋兼采,章太炎、劉師培、梁啟超與近代的戴學復興,近代中國學術史上的戴震,近代中國思想史上的戴震,章太炎、劉師培、梁啟超對戴震理欲觀的評析,嚴復論中西學術,從《劉向歆父子年譜》看錢穆的史學理念,拉克伯里學說進入中國的若干問題,文化形態史觀的東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