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作為研究對象。作為18世紀的重要人物,伯克被認為是今日英美保守主義的共同鼻祖。《關于我們崇高與美觀念之根源的哲學探討》和《法國革命論》是其在國內最令人耳熟能詳的作品。伯克反對近代社會契約論下的國家構建方式,強調傳統和習俗對于國家的重要性。他認為國家是不斷歷史傳遞的集體智慧的結果。在方法論上,他主張將政治審慎置于抽象理性之上,保持在具體議題上的靈活性。他的基本觀念被之后的英美保守主義者所吸收,成為指導政治實踐的重要原則。國內對于伯克的研究存在兩
本書所探討的意識自然化的新進路,是在吸取已有的各類物理主義和二元論的理論經驗下,對意識“難解問題”作出的嘗試性解釋方案。一方面,本書通過梳理總結自然主義下的物理主義路徑和二元論路徑,指出兩種傳統路徑在意識問題上所各自面臨的困境;另一方面,本書著重闡釋查爾默斯的“自然主義二元論”,論證分析其作為意識自然化新進路的可能性,并進一步探討以“泛心論”為代表的理論嬗變,力圖尋求突破意識難題、實現意識自然化的最佳方案。
克爾凱郭爾的生存—內心性的辯證法是一種反對黑格爾思辨意義上的存在論導向的關于個體的生存與內心性的辯證法,通過信仰之跳躍澄清了時間—現世與永恒的關系,凸顯了生存個體在有限與無限、時間—現世與永恒之間的辯證張力并通過瞬間問題打開了個體生成的不確定性及哲學的未來向度。克爾凱郭爾借助認識論、道德論和生存分析方法指摘出理性和信仰的界限并發展出這一神—人差異基礎上的辯證法。克爾凱郭爾致力于對傳統辯證法的改造也可以視為他開始從哲學形而上學向宗教形而上學過渡的一個標志,生存—內心性的辯證法代表了他所構
作為本書論題的“馬克思的哲學觀”,指的是馬克思對于哲學本身或“哲學一般”的態度、立場和觀點,可以作為我們反思馬克思哲學乃至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理論切入點。本書立足當代視野,全面考察了馬克思的哲學觀的思想史前提、邏輯進程、時代屬性、基本內容、關鍵特征、其與馬克思哲學的關系,以及理論回響和當代意義等問題,呈現出一幅關于馬克思的哲學觀的較為完整的理論圖景,對于我們今天如何看待哲學、如何發展哲學亦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他們才華橫溢、聰明過人、受人尊重,卻無法獲得任何成就感;
他們即使取得很多成就,依然深感自卑,需要不斷證明自己的價值;
他們表面上看似人生贏家,但無法平衡家庭與事業,內心早已不堪重負。
如果你也有以上這些表現,那么你可能是亞瑟·喬拉米卡利所定義的成就上癮者。這類人深陷成功的魔咒,堅信只要為他人服務,贏得他人的認可,自己就是值得被愛的;只有功成名就才是通往愛和尊重的黃金之路。
成就上癮者多是我們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者,他們在自
本書將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為讀者介紹正確理解不安并平息不安的方法。不管是誰,人生中都會不斷出現各種問題,而生活的樂趣就誕生于解決這些問題、消除不安的過程中。也可以說,生活就是解決問題。人最恐懼的不是不幸,而是不安。人最渴望的不是幸福,而是安全感。為了變得不幸而付出的努力及能量,完全是為了擺脫不安的努力和能量。
這是一本新穎、有趣的討論人類意識和當代生活的哲思小品文。人類的意識是什么,如何統領整個心靈,一直是心理學的最高研究領域。這個領域的討論者不僅有心理學家,還有哲學家;不僅采用各種科學研究手段,還有各類思考和對現實生活的反思,一直擁有眾多高水平讀者。作者以心理學人的身份,用整體圖式去解釋人類的意識,并對當代社會熱點做了有趣的解析。全書內容分兩部分,上半部分討論意識的開端、身心整體、自由意志等經典問題,后半部分運用整體圖式去解析人類的藝術創作、超級智能以及各類文化現象,如中醫的思維基礎、葡萄酒品鑒、精
《掌控習慣》是一部系統且深入教授人們如何養成好習慣、戒除壞習慣的行動指南書。 為什么“習慣改變命運”?因為個人40%~50%的行為取決于無意識的習慣。而形成習慣需要4步:提示→渴求→反應→獎勵。提示觸發渴求,渴求激發反應,而反應則提供滿足渴求的獎勵,并蕞終與提示相關聯。美國著名習慣研究專家詹姆斯·克利爾根據這4個步驟,總結了相對應的培養習慣的4大定律:讓它顯而易見;讓它有吸引力;讓它簡便易行;讓它令人愉悅。本書通過這4大定律、56個具體案例,幫助你快速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利用這4大定
本書作者寫登山,主要是分享體驗,并非勵志和布道人生價值;重要的是真實記錄,無意升華和樹立勇者形象。登山就是登山,如同許多人喜歡釣魚、打籃球和打太極拳一樣,是一種生活狀態。登頂珠穆朗瑪峰與釣魚冠軍、聯賽冠軍和太極拳冠軍一樣值得驕傲和慶祝。所有的運動,如果放棄,你有一千個理由;如果做下去,你只有一個理由:我可以。
本書關注人的心理健康發展,深度刨析人在面對變化、選擇、挫折時的心路歷程,步步引導讀者學會承認變化、接受變化,鼓起勇氣直面不確定性,為探索新的可能提供動力。本書內容與當下人們普遍困擾的問題密切相關,書中包含作者與這些困擾人們的情緒打交道的真實案例,讀者閱讀本書,便能從中了解、洞悉、掌握積極的復原力來應對生活中的壓力與困難,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滿勇氣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