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國內首部專門論述洛克宗教哲學思想的著作。作者從約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的認識論原則和信念規范原則兩個角度展開探討,并分析其思想的理論意義和歷史影響,內容包括宗教認識論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和理論淵源、洛克哲學認識論的基本內容、證據主義和道義主義原則、信念的規范思想等。洛克的宗教認識論思想在西方哲學認識論及宗教哲學研究領域中占據極其重要的位置,他所提出的信仰的理性規范原則成為18世紀之后的哲學家不可逾越的重大理論問題。
本書是卡耐基通過對社會的透視,對人性進行的一次全面深刻的總結,幫助人們了解人性,指導人們如何去利用人性,克服人性的弱點,發揚人性的優點,抓住成功的關鍵點。這本充滿智慧和力量的書能讓你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充分開發蘊藏在身心里而尚未利用的財富,發揮人性的優點,去開拓成功幸福的新生活之路。
17世紀俄國東正教會的分裂運動是俄國宗教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1653年牧首尼康對俄國東正教經書和儀式進行了重大改革,包括以三指畫十字替代以前的兩指畫十字,以及改變了耶穌之名的書寫方式等。這些改革引起了部分神職人員和廣大教徒的強烈不滿,最終,反對尼康改革、堅持俄國舊禮儀的信徒從統一的教會分離出來,被稱為“分裂派”或“舊禮儀派”。此后各個時期,舊禮儀派信徒飽受驅逐、迫害,但沒有屈從于外部的強壓,反而更加堅定地維護自己的信仰,甚至不惜逃往國外,在異文化環境中按照自己的信仰方式生活。300多年過去了
為何古希臘人不太尊重戰神?為何小愛神永遠長不大?為何烏鴉的羽毛是黑色的?……神話是古代人對不能理解的事物的詩性解釋,其中蘊含著人們的智慧和浪漫。從古希臘神話原型解析,到古希臘語詞匯知識普及;從古希臘神話在當代藝術中的再現,到相關的藝術評鑒;從對古希臘神話的自由解讀,到延伸的閱讀推薦,本書講述神話,卻不止于神話。走進本書,輕松開啟你的古希臘神話之旅吧!
“互聯網+”宗教研究領域前沿、研究議題豐富,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此領域研究的開展需體現中國研究者的特色、敏銳發現問題、詳實地探索機制、深邃地挖掘原理,并貼切地提出對策。本研究分為五個章節鋪展,分別為前沿研究、數字治理、熱點議題、輿情實證、研究動態。前沿研究章節著重于宏觀架構和概念辨析,主題涵括了互聯網宗教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人工智能時代的新宗教、互聯網宗教研究與治理的上層架構中層策略與落地路徑、宗教輿情的類別特征及其社會治理、互聯網宗教的概念形態傳播及影響的心理初探。數字治理章
龍在我國是權勢、尊榮的象征,也是幸運和成功的標志,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中國人自稱“龍的傳人”。中國文化中也多有“龍馬精神”“龍騰虎躍”“生龍活虎”“龍鳳呈祥”等祝詞,作為對美好生活的祈愿。 本書以古老傳說中的龍和其他神獸為主題,展開了天馬行空的想象,用300余幅精致的手繪插圖描繪了豐富多樣的龍以及與龍相關的神獸的形態。全書按照時間順序編排,展現龍不同時節的生活圖鑒: 春日樹下盤踞,夏日星空奔騰,秋日山中觀葉,冬日雪中入眠……以及幫助人類戰勝邪惡的神獸。 本書繪畫作品豐富、內容扎實,小巧便攜,
本書希望和讀者探討的是如何穩定地堅持做簡單而正確的事情,獲得時間復利。書中為讀者提供了獲得時間復利的實踐方法和應有的底層思維。本書適合對自己有要求,有長期思維,希望獲得時間復利的讀者閱讀。讀者可以通過做足體力活,為成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選對大方向,深耕專業,創造作品,成為專業人士;積極選擇或創造環境,做出長久且有價值的決定,抓住人生特定階段快速成長;構建清晰的“未來回憶”,規劃自己的人生。
羅伯特·波義耳堪稱英國十七世紀皇家學會實驗哲學的奠基者和辯護人。他批駁經院自然哲學學說,要求以理智衡度真理、以實驗校準理智,為此,他在提出微粒哲學的同時,強調實驗研究在自然哲學探索中的基礎地位和作用。本書將聚焦波義耳的自然哲學相關實驗,通過對有關實驗探索進程的分析乃至重構,揭示其微粒論對于其實驗探索的引導、整合和解釋作用,同時揭示實驗對其微粒論思想的發展和變化的影響,有助于我們檢視波義耳微粒論與其實驗之間的關系,幫助理解波義耳其人及其整體思想和工作。
充分地了解自己,意味著不僅要認識現實中的自己,還要認識心理層面的自己,識別自己的核心人格,以及隱藏的人格。礙于心理防御機制,我們通常很難認識真實的自己。覺察陰影并將其提取到意識層面,正是為了看見那些被壓抑的情感情緒。當我們不再排斥或回避人格中的陰影部分,知曉它只對某些特定的情境作出反應,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內心沖突和痛苦,改善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的模式,獲得心智上的成長,實現與自我的和諧相處。本書的底層邏輯和整體框架正是圍繞九型人格展開的,其落腳點是剖析不同類型人格者的情緒風格,探尋隱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