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信仰為整個大乘佛教的核心。本書稿以中印凈土教理的歷史性演變和發展為中心,結合“敘述式”和“選錄式”兩種思想史的撰寫方法,用緒論加十二章內容,力圖梳理凈土宗的發展歷程,簡明扼要的將凈土基本教理的演進和嬗變,特別是中國佛教各家各派,尤其是凈土宗的創造性詮釋和發展作一概要性的解說,借此為佛學院提供一本可全面掌握凈土教
本教材為江蘇省重點教材,教材編寫響應社會對心理學課程改革的需求,強調“淡化心理學課程”,分解傳統心理學的內容,重構心理學內容框架,重點融入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等內容,提出師范生的心理學素養要指向實踐應用,在介紹基本內容的基礎上,采用案例、闡述等多種方式呈現理論在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教材結構遵循學習的基本規律,設置的教學目標指向學生的能力,在正文中設置了專欄,供學生自行閱讀,拓寬學術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閑坐小窗讀周易,休將名利掛心田。”本書以隨筆札記的方式,用輕松有趣、簡單易懂的文字,對《周易》及相關內容進行解讀。 作者幾易其稿,最終寫就43篇文章。文中將《周易》的卦辭和爻辭與人生節點、職場關系、家庭關系相互佐證,闡釋其蘊含的人生智慧。全書引經據典,文從字順。此外,作者還意在化用當下流行語、生活小事等,將《周易》的文化內核深入淺出地靈活解析,易于讀者結合生活實踐進行理解。本書可視為了解《周易》的入門級通俗讀物,雅俗共賞。體例上每節皆可單獨成篇,易于讀者閱讀和分析。
精選《孟子》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文字活潑,糅合現代風格,趣味性高。每一篇結構統一,包括以下板塊:【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于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并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
《鹖冠子》是一部先秦子書。自唐代被視為偽書后,一直被學界忽視。馬王堆帛書出土后,它重新回到學者的研究視野。 本書有以下兩個研究重點: 一是論證了被柳宗元批評為偽書的《鹖冠子》的真實文本性質與歷史地位。本書分上下兩編研究。上編就《鹖冠子》19篇中的
本書首先探討了研究先秦諸子著作文本需要關注的問題,應該采取的方法,以及文本研究對于諸子研究的重要作用。分析了諸子研究時應注意諸子著作中的文本形式以及在傳播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變化,并以此為基礎對諸子著作的全部文本進行深入而完整的分析探討,由此把握先秦諸子各家著作中的思想內容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主張。對各家諸子著作的文本問題進行研究時,一方面分析各家著作中的文本形式上的特點及其在后來的傳播過程中出現的文本變化問題,另一方面,則根據各家諸子著作的全部文本總結出其中的核心概念,以此作為各家諸子著作全
本書是日本歷史著作《太平記》的研究專著。全書分六部分。緒論介紹了《太平記》的內容、版本和其中的儒家思想以及研究的方法、意義等。第一章在梳理日本對尤物觀接受的基礎之上,以《太平記》中的"尤物敘述為中心,考察了作品中尤物觀的作用和特點。第二章在梳理日本對忠臣觀接受的基礎之上,以楠木正成和萬里小路藤房的忠臣形象為敘述為中心,考察了作品中忠臣觀的作用和特點。第三章在梳理日本對革命觀接受的基礎之上,以革命的矛盾性敘述為中心,考察了作品中革命觀的作用和特點。第四章以終結部分對太平的敘述為中心,考察了作
本書主要是基于宋代儒學的主要表現形態對其代表人物生命倫理思想的挖掘和研究。宋代儒學的主要表現形態是“理學”,依據理學的主要流派和思想構成,本書重點探究了周敦頤、張載、二程兄弟、朱熹、陸九淵以及湖湘學者胡宏和張栻有關生命的倫理思考。在具體的研究內容和觀點上,本書緊扣“生生”來詮釋宋代儒家生命倫理精神和思想特點,認為“生生”體現著宋代儒家根本的生命精神和價值原則以及終極的生命境界追求。“生生”是宋代儒家對天地宇宙本然和應然的描述,是宋代儒家普遍遵循的統貫整體的本體性觀念,它決定著宋代儒家對
林語堂是一位學貫中西、充滿人生智慧的中國現代作家。林語堂和中國儒家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他的儒家文化思想更是有著獨特的價值。本書將林語堂對儒家文化的接受、闡釋和傳播作為考查內容,立足于作家的文本和相關史料,力圖宏觀、全面地分析林語堂對儒家文化接受、闡釋和傳播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具體內容,進而試圖揭示出林語堂儒家文化思想所具有的時代意義。同時,本書還結合中國當下的時代背景,重新審視和解讀林語堂先生的儒家文化思想,這對于尋找中國傳統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既保持自身優勢又能更順暢地
菊坡學派是南宋增城人崔與之和弟子番禺人李昴英開創的嶺南歷史上第一個儒家學術流派。本書分“史”“論”兩個部分。“史”的部分,敘述菊坡學派代表性人物崔與之、洪咨夔、李昴英及其流派歷史,賞析經典;“論”的部分,分析其思想特點、與其他學派的互動、對當時政局的影響,以及對嶺南文化、中國文化的影響,并評述其歷史地位。南宋理學學派初興,崔與之與李昴英及菊坡學派,宋遺民學派,南園詩派等諸多珠江學派。菊坡學派是嶺南儒家學術流派比較成型的第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