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貝爾斯哲學向來被定為“存在主義”,近些年其“世界哲學”得到關注。本書突出雅斯貝爾斯“哲學信仰”思想,并認為“哲學信仰”是雅氏全部哲學思想的基礎與核心。本書梳理、闡明哲學信仰的提出背景、基石、“對象”、方法、性質、視域等基本理論,進而,以雅斯貝爾斯哲學信仰為基礎,力圖揭示哲學信仰具有的普遍溝通意義,“哲學信仰可用于世界范圍內的交往,這種交往問及在當今已變得登峰造極的生存性不安”。
本書是享譽世界的黑格爾法哲學專家讓-弗朗索瓦·科維綱(Jean-FranoisKervégan)的學術力作,此書集中展示了他在當代哲學語境下詮釋黑格爾經典的努力成果。在書的第一部分,作者主要探討黑格爾為“法”這一概念所賦予的特殊的哲學含義,并指出這種重新定義與黑格爾對實定法(乃至法治國家)的合理性及其界限的認識有關。書的第二部分勾勒出近代市民社會作為實定法的實現條件所蘊含的現代生活的活力及其缺陷。作者在第三部分以對黑格爾與托克維爾之間的無聲對話的構建為導引,展示了黑格爾版本的“超越民主
本書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名著《尼各馬可倫理學》進行逐卷逐章的講解,從古希臘文化重視自然和卓越、正義與友愛的幸福觀念出發,闡述亞里士多德關于人性和生活的哲學思考,力圖呈現出這部哲學杰作經久不衰的思想魅力,挖掘它留給后世的精神遺產以及對現代人的啟發。本書既沿著《尼各馬可倫理學》自身的思路,深入淺出地講解幸福、德性、智慧、快樂、友愛、沉思等一系列概念和主題,流暢清晰地勾勒出亞里士多德心目中的完美靈魂和至善人生,同時也貫穿著一條中西文明比較的線索,關注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古希臘倫理學和以儒家為代表
本書系四川省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的結項成果,主要對國外馬克思主義符號學本土化狀況進行整理與研究,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全面梳理了馬克思主義符號學本土化的發展歷程及線索,認為國外馬克思主義符號學的本土化既是基于中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展的內在需要而對國外理論的批判吸收,也與中國文學及文化理論思潮的“文學本體論轉向”“現代及后現代話語轉向”等密切關聯,更與中國文藝理論從“重新回歸自身”到“自主發展”的全過程相伴隨;二是全面考察本土化進程中的核心理論及關鍵詞,重點從“符號形式論”“符號結構論”
本書主要圍繞當前文化研究的前沿問題, 對文化研究相關的理論以及當代審美文化現象等進行闡釋。上編主要從歷史和現實角度對文化研究產生的歷史及當前面臨的困境等問題進行深入闡發, 同時與斯圖亞特·霍爾訪談更是鮮活地展現了文化研究的過去和現在的境況。中編主要對斯圖亞特·霍爾、雷蒙·威廉斯等文化研究的代表性人物的理論和思想進行辨析。下編主要對當前社會政治熱門話題、好萊塢電影和美劇。
所謂“個人財富自由”,是指某個人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本書提出了三種個人商業模式:第一種是將一份時間出售1 次;第二種是將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第三是購買他人的時間再賣出去。如果能不斷升級自己的“操作系統”,更好地優化個人商業模式(組合),在正確的方向上做出正確的決定并身體力行地去實踐,那么,人人都有機會不斷成長,走上財富自由之路。本書結合作者的親身經歷,從多角度闡述如何升級自己的“操作系統”,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法論和操作技巧。
本書以理想形成的生理基礎、心理基礎和實踐基礎為支點,透視了理想形成的機理,認為理想的形成是環境影響、教育引導和自我超越的結果。本書基于理想形成的機理,概括了理想形成的階段和理想形成的特點,揭示了理想形成的本質,即理想的形成是終極奮斗目標的確定,自我價值選擇的明晰,自我追求的精神定格。并在最后部分提出了理想形成的教育理路,以期對理想的形成和理想教育貢獻綿薄之力。
本書從心法內功、組織實踐、意志與精神等方面解讀長線優勢生長密碼,于中華自身文化傳統里發現思路,在現代實踐里尋找體系,以開闊的大歷史視野,結合人生的不同境遇和階段,發現制約個人專業成長的瓶頸并提供對應策略,通過持續培育自我蓬勃成長的能力,全面升級認知、強韌內核,收獲強勢生長的核心競爭力。
《倫理學術》以交流倫理學研究為中心,展現最新的倫理學研究成果,構建世界性哲學平臺,為世界各地的學者探究當今世界的倫理秩序之重建提供一個自由對話和學術切磋的公共空間,促進中國倫理學術融入世界,也力將世上的仁心仁聞納入中國倫理話語之中。本書為連續出版物,已經進入南大核心輯刊,在哲學研究領域有一定的影響力,形成了較為穩定的讀者群體。本書的內容切合倫理學國際學術研究前沿,為中外哲學研究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本書聚焦于正念如何成為一種可以改變世界的工具,幫助我們理解和認識個人及更大的群體的動蕩時期。通過“回到我們的感官”,我們可以變得更有同情心、更具身、更有意識。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在各個方面為國家和我們自己的發展做出貢獻。我們需要做的并不是什么特別的東西,只是作為人類,開始更加系統地關注事物,清醒地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并以正直、智慧、關心和關愛行事。當我們做好這一點,并愿意完全安住于當下時,其他一切都會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