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學研究會(英文名:Chinese Society of Shixue)成立于1992年10月,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注冊登記、由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自愿組成、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國家一級學術團體。中國實學研究會團結、組織海內外熱心中國傳統文化的專家學者,促進海內外學術交流,對中國和亞太地區的實學思想及其相關問題進行歷史的、全面的、系統的研究,以推動民族文化復興、促進東亞經濟和社會發展!吨袊鴮崒W》作為中國實學研究會的會刊,擬以連續出版物的形式編輯
《康有為國學人物研究》是一部以國學人物為視域對康有為的國學思想進行研究的學術著作。全書共二十章,首尾兩章從整體上解讀、詮釋康有為國學人物研究的緣起、宗旨、地位和價值,中間十八章依據康有為的思想邏輯從個案與比較兩個維度展示康有為的國學人物研究。大致說來,第一章、第二十章側重整日把握和宏觀研究,對于全面認識康有為的國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第二章至第十九章側重人物解讀和具體研究,其中的不少人物以及比較如楊朱、列子、劉歆、陸九淵與王守仁、孔子與釋迦等極富創新性。
王陽明先生立德、立言、立功“真三不朽”,成就其傳奇一生的陽明心學,五百多年來為無數豪杰人物提供無堅不摧的精神力量;但是,對陽明心學微奧的把握卻并非易事。所以,很多心學修習者常有“不得其門而入”的困惑。 本書極富創見,從三個角度透徹地揭示了陽明心學的“奧秘”,將引領你參悟這“千載絕學”的玄機。
郭象《莊子注》作為玄學理論的集大成者,在魏晉時代具有\"思想熔爐\"\"課題聚焦\"\"思維經緯\"的理論地位。郭象《莊子注》把莊子思想現實化、具體化為一種人生實踐與處世精神,對中國美學和藝術新變影響深刻。《莊子注》一書,堪稱魏晉諸多美學形貌的理論寫照、哲學根據。本書以郭象《莊子注》為核心文本,在具體闡釋郭象哲學思想的基礎上,提煉了其內在的美學意蘊。在一種前后美學語境的轉換歷程中,本書細致而具體地架構了郭象哲學與魏晉美學思潮之間的深度關聯,以確立郭象及《莊子注》在中國美學史上的歷史地位。
老子《道德經》以凝練至簡的語言、玄妙空靈的風格、正言若反的方式,揭示了宇宙、社會、人生的客觀規律和基本法則,旨在勸誡世人止息向外求取之妄念,探索內在世界的奧秘,進而發現自己的真實本性。本書立足歷代名家注釋,融入自身人生體悟,以通俗易懂的現代語言,闡發《道德經》中的幽微義理,有助于讀者走進老子的思想世界,探尋生命的真實意義。
本書以大眾通俗讀物形式講述《老子》(即《道德經》)帛書出土50年、楚簡出土30年來的眾多研究成果,以帛書甲本為底本,結合楚簡,考校2000多年來20余部重要的傳世版本,參考近90年來數以百計的研究專著和論文,力求最大限度地接近《老子》原貌,復原《老子》的本意與真諦。本書設置復原本(以帛書為主、楚簡為輔)、釋文本(以帛書為主,見附文)、參照本(以楚簡為主、帛書為輔)與今本(通行本)四個版本,對比、梳理出960余處后世改動內容,發現近200句意思發生重大變化,并對百余處突出問題進行重點考校
本書除導論和結語外,共六章,內容包括:孟子德性思想的歷史淵源、孟子德性道德觀的基礎、孟子道德體系的建立、孟子德性思想的情理精神、孟子反躬內求的道德修養、孟子德性思想的政治實踐。
本書由一座座“高原”組成, 每一座高原都將不同的主題構成錯綜復雜的網絡, 這些主題則與眾多非哲學的學科關聯在一起。德勒茲和加塔利將藝術、數學、地質學、生物學、語言學、人類學、歷史學、動物行為學、文學、音樂、政治理論、經濟學等學科的資源轉變、折疊, 在這基礎之上, 不斷隆起的概念地殼, 形成了穩定的地標--高原。散布于書中的“根莖”式的思維方式或許是人類歷史上最具創造力的, 因為它已經觸動了建筑、文學、舞蹈、電影、新媒體等眾多非哲學領域的琴弦。哲學, 就是概念的創造, 就是新思想方式的創
本書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闡釋了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空間倫理的基本范疇、主要內容和時代價值。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下的空間倫理研究立足于人的生產活動和生活實踐,以空間存在和空間倫理的辯證關系為依據,考察空間倫理的具體形態和實踐路徑,主要分析了空間倫理中作為微觀起點的身體倫理,作為中觀核心的城市倫理以及作為宏觀未來的全球倫理,并由此構建了空間倫理的主體結構,以期為新時代中國空間善治實踐提供有益參考。
西政文庫以集中出版的方式體現了我校學術的傳承與創新。它既展示了西政從原來的法學單科性院校轉型為以法學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大學后所積累的多元化學科成果,又反映了學有所成的西政校友心系天下、回饋母校的拳拳之心,還表達了承前啟后、學以成人的年輕西政人對國家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福祉的關切與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