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亦據此分為三編: 第一編以修身為中心, 涉及立志、懷德、格致、存養、克治、警戒六個主題; 第二編以事功為中心, 分為義利、群己、出處、治法、政事、天下六個主題。第三編以成人之境界為中心, 分為君子、圣人兩個主題。本書選編了儒家思想關于經濟行為價值觀的原典、經典論述, 并做了相應解釋, 以儒學經典以及對古代儒商精神形成的歷史發展脈絡等研究作為底色, 描繪出中國傳統儒商精神的特征、實質, 這種中國版MBA式的商業倫理讀本, 既是中國的, 又是世界的, 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
中華和合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本書基于新時代背景從思想政治教育學視角系統發掘中華和合文化的當代價值并就如何開發其價值進行探討。主要探究以和合倫理規范協調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之間的關系,以和合理念建構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傳承和創新和合價值體系,運用和合辯證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鑒和合文化以文化人機制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本書就主題來說,旨在系統地描述作為個人的精神理想的“無為”或“輕松自如”,在戰國時期中國人的思想里所起的作用,再現無為充當道家和儒家共同理想的過程,同時揭示其固有的概念矛盾,因為這種矛盾推動了戰國時期思想的演進。就方法論而言,本書希望用當代概念隱喻理論來研究古代中國人的思想,這種想法未必成熟。本書專門研究戰國時期的中國,但與其主題和方法論相關的討論,必然超出對古代中國的研究范圍,甚至會擴展到晚近東亞宗教思想或西方所謂道德倫理傳統,凡是對此感興趣的讀者,“無為”這個話題對他們來說就不陌生,也
《英國的宗教——信仰但不從屬》是宗教社會學的經典,已被翻譯為十幾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但尚沒有中文譯本。格雷斯?戴維以英國的情況,研究了歐洲國家的世俗化,在本書的第一版《1945年后英國的宗教:信仰但不從屬》中,她提出“信仰但不從屬”的概念,該概念成為描述西歐北歐世俗化的核心概念,該書也奠定了她作為國際學者的地位。在這一版中,她提出“代理式宗教”概念,這是國際世俗化理論的新進展。本書的引進,將彌補國內對歐洲世俗化理論經典著作引介出版的不足,具有很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
·國內第一部全面分析職場情商行為的著作; ·職場小白實戰進化大全一百多個好故事奔襲而來; ·在潛伏中持久修煉靜聽辦公室的風聲; ·透過職海金案找到寶藏密碼; ·無數上班族的血淚心聲職商就是這樣煉成的; ·告別校園的幻覺打造最職業的你! 本書試圖對員工進入職場后全過程的不同階段加以審視,全面關注職場中的不同側面,針對職場中人的不同身份角色,分別加以審視和討論,并提煉各種典型環境的相應特點及規律,評析大量情景案例,避
本書作者李鏡池先生是中國現代易學研究專家,是古史辨派的重要學者。本書稿是作者對易學的研究和普及的經典著作,內容涉及周易的名義和著作年代,周易的內容的闡釋,周易的文學和文字訓詁問題,周易的經傳問題,以及對周易卦爻辭的舉例解釋。
本書是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的開創之作,阿多諾于1944年在在美國流亡期間開始寫作本書,并于1949年完成,1951年出版。
源于作者自身“受損的生活”(他是被法西斯主義迫害流亡的知識分子之一),阿多諾以一種獨特而具有發散性的文字,展示了日常行為中最微小的變化與20世紀最災難性的事件之間的關系。他認為,美好、誠實的生活不再可能,因為人們生活在一個“不人道的社會”。通過敏銳的社會觀察,阿多諾提供了他對從日常經驗到晚期工業社會種種現象豐富的思想批判。
《附錄和補遺》第2卷是“補遺”,有31章400節和15首詩歌,其中新翻譯的篇目15章,全譯的篇目8章,青年時期的詩歌是首次翻譯。全書60多萬字,他在第2卷的目錄上注明“就多個話題所作的分散但有系統安排的思考”。前15章是對他的主要哲學著作的補充,包括哲學及其方法、自在之物與現象、倫理學、哲學與自然科學、生存的虛無與痛苦、自殺和宗教等內容;后16章從意志哲學的視角闡述了他對現實生活和人生諸問題的看法。“補遺”體現了他讀書之淵博,思考之深廣,是圍繞意志哲學在客觀世界的各種表象的分析和評論的交響
《修心三不:不生氣 不計較 不抱怨》不僅包含了為人處世的智慧、成功的方法,還涵蓋了修心以及讀懂他人的方法,這些秘訣一定能穩住你彷徨的心.指導你去努力與拼搏,提升你的人生高度,改寫你的命運。愿《修心三不:不生氣 不計較 不抱怨》能對你的人生有所幫助,幫你認清人生的真相,看清事實,找到通往成功的光明大道。
本書主要介紹如何針對不同的領域選擇適宜的觀察方法,并基于觀察對學前兒童的行為進行評價,進而提出指導建議。 第一大部分首先介紹觀察評價的方式和工具。第二部分為實踐應用,具體到幼兒園五大領域及游戲。從說明領域內容的意義,到觀察要點,再到評價框架與指導建議,結合案例從一個整合的視角對兒童行為進行觀察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