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對理性的、個人主義的獨白式自我的批評。作者引用語言學家和文藝批評家的觀點以及后現代女性主義理論,揭露西方白人男性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受到的壓制。這種壓制阻礙社會科學的發展,尤其困擾心理學對人性的理解,并使弱勢團體在課本、刊物和大眾讀物中被塑造成強勢集團所希望的形象。本書的觀點令人信服并極具解放性,對社會科學的發展以及被壓制的他者具有重要意義,它將改變我們對人性的理解。
本書結合新近出土文獻,采取經學與哲學結合的方法,梳理《孝經》學發展的義理脈絡及其與哲學思潮的內在關聯,嘗試在文獻的掌握、思想史的分析、《孝經》學本身問題意識的尋繹等方面實現突破,深刻揭示《孝經》與儒家孝觀念的真精神,澄清近代以來附加在《孝經》與孝觀念乃至儒學、中國文化之上的一些誤解;并通過對現代性憂患的分析,在古今之辨的視域中,彰顯儒家孝思想蘊含的現實價值與意義。
本書呈現了與經典的笛卡爾心智觀相對應的一種全新的心智觀,其并未將一切認知活動都框定在顱腔之內。羅蘭茲相信,這種全新的心智觀將奠定所謂“新認知科學”的基礎,它強調心理過程的具身(非神經的身體結構與過程參與構成了心理過程)、嵌入(心理過程在特定環境中運行)、生成(行動是心理過程的構成成分)和延展(外部事物參與構成了心理過程)色彩,其脈絡可追溯至胡塞爾、海德格爾、薩特和梅洛-龐蒂等現象學家的觀念之中。
美學之所以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與現代性的分裂和自我確證密不可分。在現代社會的合理化進程中,文化價值領域分化為知、情、意的三大思想領域,并在此分野的基礎上產生現代西學的系統知識結構。眾所周知,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美學從西方傳入,在開創之初的中國現代美學在理論觀點、學科視野上都遵循著西方美學(尤其是德國哲學美學)的模式,本書試從現代學科視野的角度出發,梳理、廓清百年中國現代美學在學科視野和學科理論上存在的系列問題,并進而在中國另類現代性的思想背景中剖析導致中國現代美學學科視野持續扭曲的原因。<
雅克·拉康可以說是自弗洛伊德以來最具獨創性與影響力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他的思想不僅徹底變革了精神分析的臨床實踐,而且還在電影研究、文學批評、女性主義理論與哲學等不同領域中繼續發揮著主要影響。拉康的作品以其復雜性與特異性風格而聞名,對于受其影響的各個學科而言,本書的閱讀價值都是無可估量的。本書針對超過200個拉康的術語提供了詳細的定義,既關注拉康如何使用那些常見的精神分析術語,又聚焦他自己的術語學如何經由其教學的不同階段而發展起來。本書還詳盡論述了拉康思想在歷史上與制度上的背景,每一個主要
本書共分八章,第一章主要介紹了人格概念、特點、經典測驗理論視角下的人格測驗編制方法;第二章主要介紹了項目反應理論的基本概念、假設及以其為基礎的計算機化自適應測驗;第三章主要介紹了項目反應理論在人格測量領域中的運用研究;第四章介紹了計算機化自適應測驗在人格測量中的運用研究;第五章選取了特質焦慮量表,以大學生為被試,編制成基于累積反應模型的計算機化自適應測驗;第六章針對遵循展開反應機制下的反應數據單維性檢驗進行研究;第七章對基于廣義等級展開模型的計算機化自適應測驗設計進行研究;第八章以大學
動機式訪談(MI)是一種合作性、引導式的談話風格,旨在加強一個人自己(內部)的改變動機與決心。已被證明MI是促進當事人積極行為改變的一種一線的、循證且有效的干預方法,并愈發廣泛地應用在物質使用、心理健康、初級保健及專科醫療等領域。 認知行為療法(CBT)聚焦于改變適應不良的想法與行為,其一些方法不但是應用最廣泛的循證治療成分,而且這些成分的共性也體現在針對各種障礙的干預中,如抑郁障礙、焦慮障礙、物質使用障礙等。 鑒于CBT需要在會談中做練習,還要完成會談以外的“家庭作業”,這些方
人為什么生氣?如果眼前的人生氣了怎么辦?抑制憤怒的方法是?運用腦科學控制憤怒!煽動駕駛、DV,或者對車站工作人員和店員的暴力等,生氣的人引起的事例不絕于耳。生氣是人的本能,生氣本身就不壞。但是現狀是無法抑制憤怒的人似乎在增加。《腦科學教你合理制怒》一書,介紹了憤怒情緒的正體和抑制法,以及對發怒的人的處理方法。
本書內容包括:那些有成就的人,個個都是自控大師、情緒不失控,建立積極的心理暗示、從重度焦慮癥到自控達人的距離有多遠、減負前行,做自己的心理壓力調節師、克服畏難情緒,直面困難才能搞定困難、約束注意力,獲得專注的力量、更新自我,和壞習慣說再見、不攀比不嫉妒,找到真正的自己、走出完美主義的恐慌,破除內心的神秘魔咒、自暴自棄要不得,懂得接納和擁抱自己。
本書包含20種循證技術,形成了針對憂慮、抑郁、憤怒、拖延、完美主義、強迫思維等普遍心理問題的實用治療方案。書中每個治療方案都有明確的、易于遵循的步驟。主要內容包括:制訂自己的治療計劃;發現自己的自動化思維等。